面部疼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三叉神经痛的射频微创介入治疗
TUhjnbcbe - 2021/6/29 7:02:00
白癜风专家郑华国 http://m.39.net/pf/a_4305597.html

大医生:杨立强医院疼痛科主任医师副教授

专业特长:各种慢性复杂性疼痛疾病的诊断及微创介入治疗

出诊时间:每周一下午每周五上午

一、概述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的一种发作性突发性剧痛,因其疼痛剧烈,又称为“痛性痉挛(ticdouloureux)。该病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1:1.6。三叉神经痛是脑神经痛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但其患病率在我国至今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统计资料,据英国报道大约为/人。

二、病理学目前大多数国内外学者已公认半月神经节及后根的脱髓鞘改变是疼痛的病理基础。但对三叉神经末梢支的脱髓鞘与疼痛的关系研究甚少。一组18例三叉神经末梢支脱髓鞘改变说明了末梢支脱髓鞘是疼痛发生的重要病理改变。髓鞘的完整性起到绝缘作用,脱髓鞘使轴突裸露,传入传出纤维间产生“短路”使传出冲动通过“短路”变为传入冲动,这种“短路”冲动累计到一定总和即发生了阵发性剧痛。如咀嚼食物、刷牙、洗脸等面部运动时疼痛加剧,洗脸时从下往上擦时疼痛加剧,从上往下擦时疼痛减轻,按压面部时疼痛可稍减轻。均与神经“短路”冲动及神经冲动传导方向及传导生理特性有关。

三、病因学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或症状性两大类。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继发于肿瘤、脱髓鞘等明确病变的三叉神经痛。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大约只有1%~5%发现有脑肿瘤存在,其中以听神经瘤最为多见。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至今尚无十分满意的解释。目前普遍认为三叉神经痛主要是由于血管压迫所致;一些病理学家和口腔科医师认为三叉神经痛可能是由于牙齿脱落及慢性感染所致;也有学者认为三叉神经痛的发作性可能有中枢机制机制的参与,三叉神经的逆行活动可能改变了三叉神经核的电生理活动方式。

四、临床表现三叉神经痛具有以下几个临床特征:1.发作性三叉神经痛为发作性“闪电”或“触电”样疼痛,每次持续数秒钟到数分钟,一般为20~30s。有时患者可能诉说其疼痛为持续性的,但当患者安静不动时,他会感到这种所谓的“持续”中疼痛有短暂的减轻。2.触发性面部特别是口周区的轻度触觉刺激即可诱发三叉神经痛。说话、咀嚼、刷牙、洗脸均可诱发疼痛的出现和加重,严重者微风或身体运动亦可成为诱发因素。一般在疼痛发作后有2~3min的不应期。3.间歇性在三叉神经痛频繁发作期间,大多数有数周到数月的间歇期。Rushton等报道例三叉神经痛中,50%有1个月以上的间歇期,24%的间歇期在12个月以上。一般说来,随着患者病程的延长,间歇期愈来愈短。4.单侧性几乎所有的三叉神经痛均在单侧发生,以右侧居多,大约占61%。少数患者在病程中可再出现另一侧的三叉神经痛。双侧同时发生者极为罕见,仅占0.5%。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第Ⅱ、第Ⅲ对脑神经的分布区,发生在第Ⅰ支分布区的极少见。5.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一些患者在疼痛发作时可以在其分布区区域发现有痛觉过敏或痛觉减退,有的甚至出现角膜反射迟钝,但发作停止后这些体征即消失。如果发现这些体征持续存在,应考虑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必要时可行头颅CT、MRI及DSA等检查,以寻找其病因。6.三叉神经痛对卡马西平及神经阻滞的治疗效果良好,这一特点也可作为三叉神经痛与其他面部疼痛如牙源性疼痛、非典型面部痛和颞颌关节紊乱的鉴别要点之一。

五、诊断标准:国际头面痛学会分类委员会确定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标准为:1.阵发性发作的面部疼痛,持续数秒。2.疼痛至少包含以下4种标准:①疼痛只限于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多支分布区;②疼痛为突然的、强烈的、尖锐的、皮肤表面的刺痛或烧灼痛;③疼痛程度严重;④刺激扳机点可诱发疼痛;⑤具有痉挛发作间歇期。3.无神经系统损害表现。4.每次发作形式刻板。5.排除其他引起面部疼痛的疾患。对于疑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应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必要时行头颅平片、CT及/或MRI检查。

六、半月节射频微创介入治疗

1、射频热凝的原理:

三叉神经小的、无髓鞘的痛觉纤维对55℃~70℃的温度毁损是不可逆的,而传导触觉的有髓粗纤维能耐受更高的温度。射频热凝术就是利用不同神经纤维对温度耐受性的差异性,通过有效控制温度和维持射频时间,对半月神经节内传导痛温觉的Aδ和C类神经纤维进行热凝毁损,保留对热力抵抗力较强的传导触觉的Aβ神经纤维,从而达到治疗疼痛的目的,有效率达90%以上。

2、目前国、内外的半月神经节射频治疗大多还只是在反复盲穿下进行,医院采用了透视引导,但定位准确率仍然很低,治疗效果不好,这是近百年来此项技术不能广泛开展的主要原因。我科在国内率先开展了CT-神经电生理联合导航定位三叉神经痛射频治疗术,在CT精确导航下结合电生理检测,将细小的射频针经过卵圆孔送入三叉神经半月节,给与选择性适度热凝固毁损,阻断疼痛信号在神经内部的传导,从而消除疼痛,避免了过去盲目穿刺疗效不佳和并发症多的缺点。我们利用CT扫描与诱发电位电生理双重定位的射频技术已经为数千名三叉神经痛患者解除了疼痛。并率先开创了三叉神经微创介入术中的非气管插管浅全麻方案,使病人安全、舒适地接受手术,大大提高了治愈率和安全性,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

3、三叉神经痛的神经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实现了对神经痛的精确治疗,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微创性:将经常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疼痛改用介入治疗;

2定位准确:所有操作均在医学影像设备及电生理联合引导下进行,使穿刺更具准确,减少治疗盲目性;

3安全性强:通过规范性操作,影像、电生理技术引导,造影剂的应用和注射局麻药试验剂量作为有效的安全支撑;

4并发症低、患者容易接受:微创介入技术损伤小,不易形成严重并发症;

5疗效高、见效快:精确毁损与疼痛有关的神经;

6普及性强:该项技术容易推广普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三叉神经痛的射频微创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