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快要被你气死了!”“我的肺都快被你气炸了!”……
——这类的话,你都说过吗?
原以为只在电视剧中的夸张桥段,或是一些“脱口秀”,竟然再也不是玩笑话,更不是气话!它真的会发生!!!
1.不是故事,是事故
据年3月17日中国新闻网报道,杭州45岁的许女士因为教育孩子的事情气得直跺脚、干瞪眼(图1),嘴里还不停念叨“我的肺都快被你气炸了!”电光火石间,许女士感到双眼发黑,胸前一阵剧烈的疼痛,完全不能深呼吸。医院急救发现,许女士右肺破了,她的肺真的被气炸了!医生说,许女士右肺严重压缩,心脏向左推移,挤压着正常的左肺,得的是气胸,而且是张力性气胸,属于气胸中一种较严重的类型,处理不及时,将危及生命。给她治疗的医生说“为缓解气胸对患者造成的不适,我们在她右胸壁上打了个小孔,然后放置一根直径5毫米的引流管,排出胸腔内的积气,减轻胸腔压力,让心脏归位。”所幸救治及时,这位妈妈才脱离了生命危险——教育孩子有风险,家长生气须谨慎!
图1教育孩子有风险,家长生气须谨慎
本来好好的一个大活人突然“肺破了”这种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在现实中并非偶然,不少媒体报道过多个类似病例。(1)年5月11日,医院发布了这样一个病例,26岁的小伙夜跑突感不适,以为是戴口罩的原因,回家发现胸口剧烈疼痛,竟是肺破了。小伙家住汉口,个子长得很高,人也比较瘦,但平时不怎么爱运动。前段时间由于疫情,他决定加强锻炼。半个多月前,他开始每天晚饭后到户外夜跑。5月7日晚上7点多,小伙跑了4公里后,突然感到胸口有些隐隐作痛,呼吸也变得有些吃力。一开始他以为是戴着口罩出现的憋闷和不适,仍然坚持着再跑了米,随后忍痛步行回家了。回家后出现胸口剧烈疼痛、呼吸困难。家人将他紧急送医,医生检查发现,原来他的左侧肺破了。通俗点说,就是肺破了个“洞”。如果再晚一点就医,可能有生命危险。(2)20岁小伙打篮球后突然胸闷疼痛,竟是肺破了个“洞”。据年8月23日潇湘晨报报道,20岁的湖南小伙王阳,是一名运动爱好者。王阳在打篮球时突感右侧胸部不适。后来右胸口撕裂样疼痛,出现了胸闷、喘气困难的情况。经检查,他肺部的肺大疱破裂,成了个漏“洞”。经治疗后,王阳的病情得到了控制。(3)23岁男子伸个懒腰,结果诱发肺破了个“洞”。据年11月1日潇湘晨报报道,23岁的曹先生长得瘦瘦高高,仅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右侧胸部就突然疼痛,呼吸困难,后诊断是自发性气胸,导致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气体从肺部或支气管进入胸腔。(4)疯狂K歌4小时20岁小伙的肺吼“破”了。据年4月8日钱江晚报报道,20岁小章最大爱好就是K歌,他约三四好友冲进KTV声嘶力竭地唱了4个多小时。麦霸瘾过了,小章心满意足地回到家,胸口却针扎一样地疼。原来是吼“破”了肺。医生检查后诊断,小章是因为唱歌太猛烈导致肺大疱破裂了,而引发了气胸。医生说,小章的右肺压缩率达到了70%,也就是说,右肺已经缩小至原来大小的30%,属于右肺重度气胸,情况危急,医生赶紧给他做了胸腔穿刺置管术,把胸膜腔内的气体引出来,使肺部恢复张开的状态。此类事件还有很多……
2.“肺气炸了”的医学原理
“肺气炸了”在医学上叫做自发性气胸,主要是因为气跑到胸腔里面。正常人的肺组织外面包有两层胸膜,外面的叫壁层胸膜,挨着肺部的叫脏层胸膜。这两层胸膜间有个胸膜腔(图2),正常情况下,胸膜腔是不存在气体的。
图2正常胸膜腔
气胸是由于肺及胸膜疾病引起的肺组织及脏层胸膜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而形成的。这就相当于普通轮胎,一个轮胎有内胎和外胎,本身内胎和外胎之间是没有气的;假如这个内胎破了,气就跑到内胎跟外胎之间,相当于胸腔里面(图3),从而引起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的症状。若此时不缓解,胸腔里面的气越来越多,那么就会对肺、心等造成损伤。
图3气胸
气胸根据诱发原因分为不同类型。因胸壁或肺部创伤引起者称为“创伤性气胸”;因疾病致肺组织自行破裂引起者称“自发性气胸”;因治疗或诊断所需而人为地将空气注入胸膜腔称“人工气胸”。
自发性气胸是指因肺部疾病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肺大疱、细微气肿疱自行破裂(图4),使肺和支气管内空气逸入胸膜腔。这里的肺大疱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肺泡腔内压力升高,肺泡壁破裂,互相融合,在肺组织形成的含气囊腔。
图4肺泡和肺大疱示意图和解剖标本
自发性气胸一般可分为三类:张力性气胸、开放性气胸、闭合性气胸。其中张力性气胸属于气胸中一种较严重的类型。张力性气胸的病因,是由于肺泡破裂或者是较大较深的肺挫裂伤,裂口与胸膜腔相通,形成活瓣,在吸气时胸膜腔内压力下降,活瓣开放,空气进入胸膜腔。呼气时胸膜腔内压升高,活瓣关闭,空气不能够排出(图5)——就像一个单向阀,只允许空气进入而不允许空气排出,导致胸膜腔内空气越来越多,体积只能越来越大,压力越来越高,压迫肺脏,使肺脏逐渐萎缩塌陷(图6),纵膈推向健侧,挤压健侧的肺,从而产生呼吸和循环功能的严重障碍,胸膜腔内的空气被挤入纵膈可扩展至皮下组织,形成颈部、面部、胸部的皮下气肿。
图5活瓣在不同的呼吸期完成打开与关闭
图6气胸导致肺脏萎缩塌陷
气胸多发于有慢性肺部疾病的老人;身材瘦长的青少年男性也是气胸的多发人群。身材瘦高、胸廓扁平、胸腔较长的人易得气胸,因为这些人的肺先天发育不足,加上肺部没足够活动的空间;如果再从事剧烈运动,使得肺内压力骤然升高,就容易导致肺大疱突然破裂,导致空气从肺部进入胸腔。不由得想起了一个成语“心宽体胖”,好像也是有其生物力学意义的。
生活中不少行为都会成为气胸的诱发因素,如剧烈咳嗽、反复呼吸道炎症感染、哮喘发作、体力活动时突然用力、便秘、突然改变体位、大声喧闹、打哈欠等,导致病变的肺泡破裂,气体在胸腔内蓄积而成。
据临床统计,年轻人如果得了气胸,只要肺部压迫不超过20%,可在家休息治疗,体内的气体会慢慢自行吸收。但如果压迫得厉害,就一定要及时住院治疗。而年老人的心肺功能本来就差,肺部一点点压缩都能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那些有长期吸烟史,多年的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矽肺等职业病的人,一旦发生气胸,不管肺压迫多少,都得马上住院治疗。
3.“肺气炸了”的生物力学原理
从材料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气胸发生时肺实质的弹性成分被大量破坏,肺回缩力减小,顺应性变大,弹性阻力变小。从肺泡的生物力学也可以进一步解释:发生气胸时小肺泡融合成大肺泡,根据拉普拉斯(Laplace)定律,在肺泡单球的液气界面满足公式p=2T/r,式中p为肺泡表面张力引起的回缩压强,T为表面张力系数,r为肺泡半径。如果表面张力系数不变(与肺泡材质有关,一般不变),则肺泡回缩力与肺泡半径成反比,即小肺泡回缩力大,容易萎缩,大肺泡回缩力小,容易扩张。这就好比同样的两个气球,一个吹大点,一个吹小点,当把它们连通气后小气球会变小、大气球会变大是一个道理(图7)。大肺泡扩大,不利于肺的稳定,容易造成肺大疱破裂。
图7大小气球对抗赛
4.生气对身体的危害
几乎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免不了生各种气:怨气、怒气、闷气、*气……生气不慎,就可能发生气饱了、肺气炸了、气死了等恶性后果。
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认为经常生气会给身体带来负担,增大多种疾病风险。
《*帝内经·素问·举痛论》提到“百病生于气”,这里的“气”在中医里本义指人体的“气机”,有九种状态: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九气”指的是外感邪气、情志过激、过劳所伤导致的九种气机失调的机理,总称“九气为病”。其中“怒”排在第一位,对人体的气机影响最大。中医认为“怒伤肝”,还可能影响男性的性功能和女性月经。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多疾病的发生确实与生气有关。因此就有“气不打一处来”的说法。
从西医上看,生气时,身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各器官可能变得更脆弱。
(1)心脏最受伤。一项汇总了来自美国、欧洲、亚洲和澳大利亚44项研究的统计显示,在既往没有心脏病的成年人中,爱发火、常对人怀有敌意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比其他人高19%。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愤怒情绪爆发后的2小时,脑卒中(中风)的风险会增加3倍,心脏病突发风险则会增加5倍,已有心脑血管疾病突发史的人,风险更高。但这并不代表有气就该憋着。如果明明生气却总强忍着不发火,会让血压反复升高,最终损伤心血管。
(2)肺被“气炸了”。生气时胸膜腔内压力升高,甚至从负压变成正压,使肺脏压缩,静脉回心血流受阻,产生不同程度的心、肺功能障碍。自发性气胸是最常见的气胸类型,它多由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吵架、大声喧闹)、胸部外伤等引发,生活中并不少见。所以,“肺都气炸了”真不是夸张的玩笑话!!!
(3)免疫力下降。抑制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也是生气的“副作用”之一。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发现,仅回想一下自己生气的经历,就会让免疫系统功能受到长达6个小时的抑制。
(4)损害肠胃功能。经常听人说“气饱了”,这是因为愤怒的情绪会使胃肠中的血流量减少,蠕动减慢,食欲变差。经常生气,还可能出现胃溃疡。
生气对身体的影响远不止于此,经常生气还易引起失眠,增大女性患乳腺疾病的风险。甚至有研究认为,生气时,连伤口的愈合速度也会变慢。此外,研究发现严重的心理应激还会诱发“心碎综合征”,即我们平时所说的“我的心都要碎了”。这种病症80%发生在女性身上,以胸痛、憋气为主要症状,有17%会发生心力衰竭。
除了伤害身体各部位健康,生气时做出以下行为,还会额外增加风险。西方有句俗话:“永远不要带着怒气上床”。一项发表在美国《神经学杂志》上的研究发现,与清醒的状态相比,睡眠可能让你对糟糕经历的记忆更加牢固,那些让你愤怒的画面会更长久地出现。带着“气”入睡,还会让你的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导致失眠或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建议在这种情况下告诉自己,晚上生气着急也没用,先消消气,睡个好觉养精蓄锐,明天再说。民间也流行一句话“不吵隔夜架、不生隔夜气”。
总结来看,生气对我们身体的伤害,有“八宗罪”:(1)心脏血流增加一倍,令心肌缺氧——伤心;(2)肝脏比平时大了一圈——伤肝;(3)肺泡不断扩张——伤肺;(4)损伤免疫系统——罢工6小时;(5)甲状腺会分泌过多激素——引发甲亢;(6)肠胃功能紊乱——引起胃溃疡;(7)加快脑细胞衰老——减弱大脑功能,人变傻;(8)血液中氧气少、*素增多——令皮肤长色斑,人变丑!
是不是觉得很可怕?
5.管好脾气,才能管好健康
总生气不好,但适度的情绪发泄,有益身心健康。要想既少生气,又调节好情绪状态,不妨用以下方法尝试改变。
美国经营心理学家欧廉·尤里斯教授提出一个平心静气的法则:一是降低声音,二是放慢语速,三是胸部挺直。愤怒是一股向上升腾的力量,而胸部挺直可以放眼“诗和远方”,转移注意力,有利于缓解紧张气氛,避免咄咄逼人。生气时,深呼吸几分钟、离开争吵现场等方法也能帮助控制情绪。此外,适时向朋友倾诉(但不是转移怒气)、平时培养爱好、合理锻炼等,也有助控制情绪。
最后,给大家复现一个生活中的不夸张桥段:
——“爸,你是不是不爱我妈?盼着她快点死?”
——“你个龟儿子,你妈对我这么好,我怎么能盼她死呢?!”
——“那你刚才差点把我妈给气死,咋那么狠呢?”
——!!!
AQiaoEc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