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皮炎多见于年轻女性,病程迁延不愈令患者颇为烦恼。西医治疗不外乎激素类药,从而导致病情反复发作。我院用中医中药治疗,数剂汤药即可见效。以下是我们中医治疗的一例患者。
案例:
安某,女,31岁年1月24日就诊
主诉:面部红斑、干燥、脱屑、刺痒,反复发作6-7年。
患者于6-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红斑丘疹瘙痒,随后在北京空*总院皮肤科治疗。口服、外用药(具体药物不详)治疗一周左右,有效;但反复发作。
现症见:面部红斑、丘疹,自述皮疹遇热加重;口干口苦,汗少,畏寒,肤色暗*,体型偏瘦,脾气急躁,易上火(口腔溃疡、口中异味),偶有烧心反酸,食后胃脘部胀满不适,大便偏稀每天1-2行,小便常,月经规律,色红伴黑色血块,腰酸,经行3-4天,腹冷,带下清稀,有时异味,舌淡苔薄白,脉沉略弦。
辨证为少阳证之上热下寒,给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治疗。
柴胡15桂枝10干姜10天花粉15
牡蛎20甘草6麻*6*芩10
附子10细辛3
水煎服7剂,日一剂
二诊:面部皮疹大部分消退,无痒,余证较前减轻。方药同前,10付。
三诊:面部基本恢复,无痒,患者恐病情反复要求巩固治疗。方药同前10付。
两个月后随访无再复发。
按语:本证患者属上热下寒之证,胆火蒸腾于上可见口中干苦,口腔溃疡,咽部不利等证;下焦虚寒可见胃脘部胀满不适,腹冷,带下清稀量大,腰酸,大便偏稀等,故用柴桂姜汤以治疗。其表现无汗,畏寒,乃少阴表证,加以麻*附子细辛汤温阳解表。方证相合,故不剂而愈,无再复发。
温馨提示:由此可见方证对应,效如桴鼓。中医辨证治疗此病,效果颇佳,且复发率较低。
请读者不要照搬文章中的处方,擅自服药,中药处方讲究辨证处方,因人而宜。
北京百圆皮肤科(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