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chestpain)则主要是由胸部疾病所引起,少数由其他部位病变所致,因痛阈个体差异甚大,故胸痛的程度与原发疾病的病情轻重并不完全一致。
1.胸壁疾病:如急性皮炎、皮下蜂窝织炎、带状疱疹、肋软骨炎、肌炎、流行性胸痛、肋间神经痛、肋骨骨折、多发性骨髓瘤、肩关节周围炎、脊椎炎以及类风湿关节炎。此外,还有癌症的骨转移、白雪病对神经压迫或浸润所致的胸痛等。
2.肺脏及纵隔疾病:如胸膜炎、自发性气胸、各种肺炎、心包炎、肺肿瘤(主要是肺癌)、胸膜肿瘤、急性支气管炎、纵隔炎或气肿、食管炎或癌、裂孔疝等。
3.心脏与大血管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病、肺栓塞、二尖瓣或主动脉瓣疾病、胸主动脉及其夹层瘤、主动脉窦动脉瘤、肺动脉高压、心脏神经官能症以及贫血性心绞痛等。
4.其他:如腐蚀剂或*物引起的气管、支气管炎症或胃酸反流性食管炎,膈下脓肿、脾梗死、贲门痉挛、肝炎、肝癌、肝脓肿、胆道疾病、上腹部疾病、异物吸入或吞入,颈肋及前斜角肌病变引起的胸廓入口综合征以及胸部外伤等。
由于炎症、外伤、肿瘤或其他理化因素引起的组织损伤,刺激相应的神经系统即可引起疼痛。损伤时可释放K+、H+、组胺、5-羟色胺、缓激肽、P物质和前列腺素等作用于末梢神经痛觉受体,产生疼痛。此外内脏病除产生局部痛外,尚可产生牵涉痛、放射痛。这可能是患病内脏与放射体表的传入神经在脊髓后角终止于同一神经元上之故。
(一)病史
病因各异,应根据病史特点找出诊断的线索,举例如下。
1、发病年龄:青壮年胸痛,应注意胸膜炎、自发性气胸、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等。老年人则应考虑心绞痛、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等。
2、疼痛的部位:胸壁的病变常见局部症状(如炎症时引起的红、肿、热、痛等);心绞痛时常在胸骨后或心前区,且放射到左肩或左上臂内侧;膈肌病变的胸痛常在肋缘及斜方肌处;胸膜炎引起的痛则在病侧胸廓下部或前部。
3、疼痛的性质:如肺癌早期胸部呈隐痛或闷痛,后期则剧痛难忍;带状疱疹呈阵发性刀割样或灼痛;心绞痛伴压榨、紧缩及窒息感;心肌梗死则剧痛持久并向左肩、臂放射。
4、胸痛的时间和诱因:胸膜炎的疼痛与深呼吸及咳嗽有关;心绞痛则常为劳累后或兴奋过度时发作,休息后持续数分钟而缓解;食管病变于吞食后加重;脊神经后根痛发生于体位转变时。
5、伴随症状:如脊髓炎常伴有外伤或肿痛史;食管病常食物反流;肺癌、肺梗死常可小量咳血;气管、支气管疾病常伴咳嗽、咳痰等。
(二)检查
胸壁炎症或外伤由视诊、触诊即可确定;胸内脏器疾病则应仔细进行体格检查。先天性或风湿性心脏病时体检(视、触、叩、听)往往对诊断有决定性作用;此外,X线胸片是不可缺少的检查。疑为支气管或食管病变时应行纤维支气管镜或胃镜检查;疑为心脏、血管病变时心电图、心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血流图、超声心动图、电阻抗血流图、放射性核素扫描等可酌情选用;膈下病变超声检查简单易行。疑难病例时可行CT(对肺部病变较适用)或MRI(对心血管病较适用)检查有较好的辅助作用。以上检查可根据初步诊断选择应用。
(三)实验室检查
急性感染性病变常有白细胞增多、核左移;急性心肌梗死时可有白细胞升高、血沉增快、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升高的表现。疑有肿瘤时,痰脱落细胞、特别是纤维支气管镜下刷取标本找癌细胞更为有用,如行病变活检标本做病理学检查常是确诊的依据;有胸膜腔或心包积液时穿刺液检查十分必要;痰培养及药敏试验对感染病原体鉴别很有价值。
根据不同病因进行鉴别可参考各病因章节进行。
主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剧痛时可考虑用止痛药,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等短期应用,晚期癌性疼痛可给以麻醉剂。顽固性剧烈胸痛者需行肋间神经阻滞。胸壁痛时一般止痛药即可,必要时在病区局部注射麻醉药,外伤性痛时应用胶布局部粘着固定。
(文章来源:《呼吸疾病诊疗指南》第3版,科学出版社)
(图片来源:觅知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