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没有根据具体年龄阶段划分高血压分级,只要是大于18岁的人,都使用统一标准。
只不过大于65岁的人,高血压降低的时候,不用那么严格,可以适当放宽。
大家以为高压在90-mmHg,低压在60-90mmHg属于正常;也没错,但不全对!
我们看看《中国高血压指南》怎么规定:
目前我国采用正常血压(高压<mmHg和低压<80mmHg);
正常高值[高压~mmHg和(或)低压80~89mmHg];
高血压[高压≥mmHg和(或)低压≥90mmHg]进行血压水平分类。
以上分类适用于18岁以上任何年龄的成年人。
什么意思呢?
也就是并不是说低于/90就正常了,而且低于/80才算正常,高压~mmHg和(或)低压80~89mmHg属于正常高值,虽然也算正常,但不理想,或临界血压。
为什么高压~mmHg和(或)低压80~89mmHg叫正常高值而不是正常血压呢?
主要根据我国流行病学研究的数据确定,血压水平~/80~89mmHg的人群,10年后心血管风险比血压水平/75mmHg的人群增加1倍以上。
而且,血压~/80~84mmHg和~/85~89mmHg的中年人群,10年后分别有45%和64%成为高血压患者。
所以,不要觉得自己血压在~/80~89mmHg就暗自窃喜,觉得正常;患者水平的血压,也应该控制,当然控制不代表必须吃药,我指的是健康生活,监测血压。
我们的高血压标准是多少?
高血压定义为: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高压≥mmHg和(或)低压≥90mmHg。
也就是不管是高压高出正常值或低压高于正常值,任何一项高都是高血压,或两项都高也是高血压。
高于≥mmHg和低压<90mmHg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90mmHg,仍应诊断为高血压。也就是您吃了降压药,血压正常了,不能说您的高血压就没了,这只代表吃药控制住了。
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
由于诊室血压测量的次数较少,血压又具有明显波动性,需要数周内多次测量来判断血压升高情况,尤其对于1级、2级高血压,如有条件,应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或家庭血压监测。
医院会紧张,医院测量血压的次数是有限的,所以鼓励大家在家测量血压,或者带一个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动态血压监测后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
平均高压/低压24h≥/80mmHg;白天≥/85mmHg;夜间≥/70mmHg。
家庭测量血压高血压诊断标准为:
≥/85mmHg,与诊室血压的/90mmHg相对应。
所以,请大家早测量,早预防,早控制,早管理,才能有效预防高血压并发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