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的家长对于乳牙的重视程度其实并不高,很多家长都认为,宝宝的乳牙始终是要脱落的,所以平时非常疏于对宝宝乳牙的护理。
而丫丫的妈妈就是这样的观点。
当然,丫丫的妈妈还有另外的一个原因,就是觉得小宝宝本身的食谱是比较简单的,并且宝宝的辅食都是自己做的,而主食什么的,也是非常安全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等,都有非常严格的质量把控,平时丫丫也不会主动地去吃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所以,丫丫妈妈根本没有意识到丫丫的乳牙护理问题。
因为丫丫的妈妈觉得,健康的饮食并不会造成严重的牙齿问题。索性在丫丫牙齿护理上操心,不如将精力放在更加需要的地方。
毕竟,就算以后丫丫的牙齿出现了龋齿,也是很快要换牙的,根本不需要特意去关心。
真是这样吗?很明显,丫丫的牙齿发展历程,和妈妈所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本来,丫丫的小乳牙是十分健康的,看起来洁白洁白的。但是有一次,丫丫妈妈却发现,丫丫洁白的牙齿,开始出现了一些黑色斑点,但是面积不大。
丫丫妈妈看到之后,也意识到了,这是龋齿,但是,丫丫妈妈始终觉得,龋齿的发展进度很慢,估计在威胁到牙床健康的时候,就已经换牙了,所以不需要去管它。
结果,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丫丫妈妈发现丫丫的情绪特别不稳定,胃口也不好,结果一查看,原来丫丫的龋齿已经发展得非常严重了,完全超过了丫丫妈妈的预测范围,原本零星的黑斑点,现在已经发展成了大片的黑斑,并且涉及到了多颗牙齿,这种场景,让人看起来都感到十分的不适。
丫丫妈妈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判断错误,没想到宝宝的龋齿发展的速度竟然这么快,便马上带着丫丫到了专业的牙科去进行治疗。
牙医在检查完丫丫的牙齿之后,就对丫丫进行了全面的治疗修复,最终还是将龋齿的情况控制住了。
值得庆幸的是,由于就医还算及时,龋齿并没有伤及牙床,所以并不会对以后恒牙的生长造成太大的影响。
可以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如果丫丫妈妈在最开始的时候就做好牙齿的护理,那么丫丫就根本不用来牙科看牙。
不过,当丫丫的龋齿扩散的时候,幸得丫丫妈妈的及时就医,避免了龋齿对于牙床、神经甚至恒牙等的影响,也算是有了一个理想的结果。
所以,不要等宝宝的牙齿出现了龋齿才注意护理,而是要将预防工作做到前面。
关于婴幼儿龋齿形成的原因,新手爸妈了解一下比较好
要做好宝宝的龋齿预防,我们首先就需要详细地了解一下,关于婴幼儿龋齿形成的原因。
1)薄弱,抵抗力差
宝宝的乳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不成熟的牙齿,其牙齿结构较为孱弱,牙质比较薄,钙化程度比较差,所以对于外界侵蚀的抵抗能力就比较弱。
很多时候,一些对于成年人牙齿无法造成危害的因素,很可能会因为宝宝的乳牙抵抗能力弱而对宝宝的乳牙造成侵害,导致宝宝的乳牙出现龋齿情况。
另外,因为宝宝乳牙的脆弱性,还会导致龋齿快速的发展,影响到其它的牙齿或牙床、神经等部位组织。
2)过度使用奶瓶吃奶
其实,婴幼儿产生龋齿的原因,几乎全部都是因为使用奶瓶而形成的“奶瓶龋”,因为宝宝长期使用奶瓶吃奶,导致宝宝的吸吮行为减少,吸吮强度减弱,而奶嘴长期对宝宝的乳牙进行刺激,那么很容易会导致宝宝的乳牙健康下降,导致龋齿的产生。
3)喜欢含着奶嘴
很多时候,一些家长在宝宝吃奶睡着之后,不去拿掉宝宝口中的奶嘴,觉得这样的话,宝宝饿了就能够直接吃奶。
另外,有时候一拿奶嘴,宝宝就会哭闹,所以家长索性就任由宝宝养成一种含着奶嘴睡觉的习惯。
但是殊不知,这样的行为将会导致宝宝的牙齿被奶液长期侵蚀,从而破坏掉牙齿的钙质,导致龋齿的发生。
4)经常摄取易发酵食物
喂食宝宝配方奶粉,其实是必须的事情。但是,如果家长还喜欢用奶瓶喂食宝宝果汁之类的食物,那么就不好了,因为果汁等食物,本身是一种比较容易变酸发酵的食物,在宝宝的口腔中很容易对宝宝的乳牙造成酸蚀,继而破坏宝宝乳牙表面的钙质,导致龋齿的产生。
5)宝宝睡眠时,口腔自洁能力差
宝宝的口腔本身是具有自洁能力的,不过在宝宝睡眠的时候,宝宝口腔的自洁系统功能就会减弱,自洁能力就会下降,而那些奶液、果汁等食物,就会滞留在口腔中,长期的滞留自然会产生质变,滋生细菌微生物,从而对宝宝的乳牙造成损伤,引发龋齿。
龋齿对宝宝的健康到底有什么影响?
影响一:损坏宝宝牙齿神经
这一点很明显,当宝宝的乳牙被侵蚀的较深时,自然会涉及到牙齿神经,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负面反应,比如导致神经发炎等等。另外,如果长时间不去治疗已经深度影响牙神经的龋齿,还有可能对牙神经造成更为严重的破坏,甚至会出现长期的不良影响。
影响二:影响宝宝的食欲
龋齿的出现,将会破坏掉牙齿原本的结构,就会导致宝宝本身的咀嚼能力下降,也可能会引发牙痛等不适感。
而宝宝在吃饭的时候,如果咀嚼不畅,那么自然是会逐渐的出现对食物的厌烦感,从而直接影响宝宝的饮食欲望。而宝宝吃饭的时候,如果牙齿疼痛,那么自然是不会去咀嚼食物的,自然也就无法正常的摄取食物了。
影响三:增加宝宝的肠胃负担
当然,有些时候,宝宝的龋齿情况较轻,宝宝还是可以进行轻度的咀嚼的,不过却无法对食物进行完全的咀嚼,这就会导致食物颗粒过大,而这样未经充分咀嚼的食物进入肠胃之后,将会增加肠胃的消化负担,可能会引发消化不良等情况。
影响四:破坏宝宝的情绪
一是外观不雅。二是会引发口腔不适,严重的会引发牙疼。三是牙齿功能丧失。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宝宝的情绪,并且这种影响并不是暂时的,而是会对宝宝产生长期的影响,所以宝宝的情绪将会长期受到负面的干扰,自然会激发出宝宝更多的负面情绪。
影响五:影响恒牙生长
这一点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影响。乳牙虽说在之后会被恒牙所替代,但是要注意的是,恒牙的生长位置是和乳牙一样的,在乳牙的牙根被吸收之后,恒牙就会正常的长出来。
但是,如果乳牙发生了龋齿,并且病情严重,那么就可能会并发黏连,甚至是直接破坏牙床等等,导致恒牙无法从正确的位置生长,出现双层牙等不良现象。
有时候,宝宝龋齿的情况严重时,可能会波及到宝宝的颌骨等其他部位,造成该部位的病变,引发一系列的负面问题。就比如影响宝宝的面部骨骼发育等等。
宝宝出现龋齿后,家长该如何帮助宝宝护理?
当发现宝宝产生龋齿之后,家长可不要摆着一副“乳牙反正要掉落”的态度来对待,而是要采用积极的态度应对,才能够避免严重的后果。
及时就医治疗:宝宝发生龋齿之后,首要的做法就是马上带着宝宝到专业的牙科进行检查治疗,及时地控制龋齿的发展,并且对宝宝的牙损进行修复,最大限度地保证宝宝乳牙的功能、减少宝宝的不适感、控制宝宝的龋齿发展以及咨询医生一些专业的养护建议,从而降低宝宝遭受的负面影响。
注意宝宝口腔清洁:在平时,家长要注意培养宝宝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当宝宝没有自主卫生意识的时候,家长要注意使用手口巾清理宝宝残留在乳牙上的污渍。而当宝宝具备基本的行为能力时,可以培养宝宝自主漱口、刷牙的习惯。
定期检查牙齿:定期到专业的牙科检查牙齿,确保牙齿的健康状态。
纠正宝宝含奶嘴入睡的习惯:如果宝宝有含奶嘴入睡的习惯,那么家长一定要注意进行纠正。当然,纠正宝宝的习惯需要很大的耐心,家长可不要太着急。
幼儿期的宝宝积极戒断奶瓶的使用:如果宝宝比较大,已经达到一岁多、两岁,那么可以逐渐的对宝宝进行奶瓶戒断,当宝宝不再使用奶瓶的时候,奶瓶龋的形成几率就会下降很多,宝宝龋齿形成的概率也就会下降很多。
避免宝宝摄入太多的糖分:像是果汁之类的食物,本身的糖分较高,容易发生酸变,从而对宝宝的乳牙造成侵蚀。所以,在平时为宝宝准备食物的时候,不要过多地为宝宝准备含糖分较多的食物,避免糖分在口腔的滞留造成龋齿的产生。
PS: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