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疼痛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精打细算骨缝里剔肉
TUhjnbcbe - 2020/7/31 10:57:00

精打细算,骨缝里剔肉,


降息之后再下调正回购利率,央行显然丝毫不掩饰其压低市场利率的决心。在这个问题上,我等普通理财消费者显然没必要和“央妈”对着干。根据金牛理财的统计数据,过去2个月时间里,1个月以上的理财产品收益率普遍在下调,显然央行通过正回购利率引导市场利率下调的手段已经初显成效。既然如此,对投资者而言,尽量购买长期限的理财产品,既可以获得较高的收益率又可以锁定较长期限的收益,两全其美。


●“宝宝们”:


收益继续下降恐难免


从年初的6%到目前勉强守住4%,货币市场基金收益一路走低。伴随央行通过降息和正回购双管齐下推低市场收益率,未来货币市场基金进入3时代也并非不可能。


在此前提下,持有宝宝们的投资者,有两个对策可选:


其一,牺牲流动性,买入类似理财产品这样固定期限的产品,虽然不能随时赎回,但是至少可以把收益拉回5字头甚至6字头;


其二,精选货基。虽然货币市场基金总体收益率下降难以避免,但是不同货基的收益率依然不同。部分货基尤其是银行系的货基,依然可以实现4.5%以上的收益率。如果投资者看重流动性,那么不妨在“宝宝们”之中优胜劣汰,选持续高息的产品持有。


●理财保险:


“到期”高息产品要留着


央行又是降息又是下调正回购利率,理财产品收益逐级走低,理财保险作为同类产品又怎能独善其身。更何况,相比理财产品,去年大卖的高息理财保险并未得到监管部门的认可,反而是出台了相关的规范规定。于是乎,一年前市场可以看到动辄7%的高息万能险产品,而如今能找到一款6%的万能险产品已属不易。


这时候,去年发售的那些高息万能险价值就凸显了。和理财产品到期产品自动终止不同,理财保险此前说的3个月1年只是收取赎回费用限制赎回的期限,过了这个期限之后可以免佣金赎回而已这意味着你依然可以选择继续持有。而从部分保险公司公布的收益数据来看,即使产品1年的期限已经“到期”,其原有7%左右的收益率依然维持着。既可以随时赎回享受接近于货币市场基金的流动性,又可以获得远高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这样的产品显然别着急赎回在降息周期下,这堪称最佳持有对象。

1
查看完整版本: 精打细算骨缝里剔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