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疼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设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好处多,现 [复制链接]

1#

医生有话说

注意!没有症状的高血压可能更危险,建议做个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确诊下,若该服药还是要服药治疗,不然,出现意外失去生命不可怕,怕的是脑中风残疾后,生活太艰辛和凄惨的可能!

网友

常高血压-没啥感觉,今年51岁了,-80还不适应,心慌。

医生

建议做个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排除假性高血压后,建议正规治疗。

什么是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是指在患者日常工作生活中,自由活动的状态下,用一个电子血压计,自动的、间断的、定时的、测量患者血压的无创的监测技术。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因其克服了诊室血压测量次数少、观察误差和白大衣效应等局限性;能较客观地反映24h血压的实际水平与波动情况而逐渐被推广使用。

到底什么样的人群需要作动态血压监测这个检查呢?

理论上,任何一个可能是高血压的人都需要作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检查。

当我们确诊高血压,要启动药物治疗方案时,或高血压病友要改变治疗方案时需要作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可是,我国高血压患者太多,不可能让每个病友都去作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动态血压监测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的统一规范: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适应症:

1,无论是否有服降压药,对怀疑1级或2级高血压,明确诊断时需要做动态血压监测检查。

2,筛查隐匿性高血压,在服高血压药物人群中,1/3的人有隐匿性高血压。什么意思呢?

就是诊室血压(医生测量的血压)是正常的,无论是否服有高血压药,出现以下情况:

01

优化降压治疗后血压未控制;

02

正常血压但有器官伤的表现,如左心室肥厚、动脉粥样硬化(如颈、冠状动脉、下肢),或者有微量蛋白尿(肾损伤可能)等;

03

降压治疗后血压已达标,但是出现并发症(脑中风、心脏病、高血压肾病等)或靶器官损伤;

04

未服降压药血压正常或高血压前期的范围,但出现靶器官损伤。

所以高压病友,你对自己高血压的情况有疑问或对降压药有相关想法时,最好的办法就是作个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检查。

做动态血压监测的注意事项

测量前准备

1.

首先需明确做24h动态血压监测目的:

1、诊断高血压;

2、了解不服药时的真实血压水平;

3、了解昼夜节律,评估靶器官伤害;

4、评估降压药物疗效;

5、其他。

2.

根据上述目的,可推断患者在做动态监测时,是否需要服用降压药:

1、对患者做出高血压诊断时,应明确患者是否服用了降压药;

2、对能够停用降压药的患者,建议在密切观察下,停药五个半衰期以上后,测量血压。了解不服药时的真实血压水平,可以帮助医生为患者调整服药时间和判断白大衣高血压、清晨高血压等;

3、正常服药;

4、正常服药,并应标注服药时间;

5、具体情况,需征询医生意见再决定。

3.

测量前,还应注意:

1、保持日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2、环境条件:适当空间,安静无噪音;

3、无刺激性的食物摄入,如大量饮酒等。

测量方法

佩戴前,医护及技术人员会向被测者说明测压的注意事项:

1、选择大小合适的袖带;

2、在自动测量血压时,佩戴袖带的上臂要尽量保持静止状态;

3、测量期间,保持以往的生活或工作状态;

4、避免佩戴袖带的肢体有大幅度的活动,如:握拳、提重物、驾驶汽车、骑自行车、手工劳作等。

测量时间:

1、测量间隔:白天为15、20或30min,夜间测压可适当延长为30或60min;

2、测量时长:应进行整个24h血压监测;

3、应记录开始睡眠和清醒时间。

测量时,应注意:

1、如果发生袖带位置明显移动或松脱,应及时纠正;

2、睡眠时,应尽量保证佩戴袖带的上肢不被躯干压迫。

当完成测量后,交由医生判读动态血压报告即可。

门诊及住院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

预约内科:-

专家介绍

盛国法,综合内科主任,主治中医师。擅长诊疗:主攻方向为高血压病(头痛、眩晕病)的中西医治疗研究,擅长运用中药及中医外治手法调理高血压及高血压相关心脑血管危重疾病的治疗,如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脑梗塞、脑出血等。而且对中医药治疗反复咳嗽不愈、失眠等也有良好临床疗效。获省市科学技术成果奖各一项,发表论文2篇。

门诊一楼内科高血压门诊坐诊时间:每周一、周五全天

内科简介

我院内科为院内重点科室,是集高血压专病门诊、综合内科门诊及内科病区为一体的综合科室,全科医护人员13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研究生1人,主要病种以中医防治高血压为中心,创立了一套独具中医特色的高血压防治体系,疗效显著。

同时兼以收治心血管、内分泌、消化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等相关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及急危重症患者,例如:冠心病、高血压、脑出血、脑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糖尿病、消化道溃疡、肝胆疾病、胰腺炎、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哮喘、呼吸衰竭、脑中风及中*等疾病。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