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疼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都挺好中的朱丽巴掌不是打在自己脸上, [复制链接]

1#

“巴掌不是打在自己脸上,是不会感到疼的。”

有一种人,是很自私的。

这种人,他们甚至于对自己自私时候的表现一无所知,甚至习以为常,只有在威胁到他们利益的时候,才会不自觉地显现出自己隐藏的獠牙,露出自己锋利的爪子,随时准备掉头转向,甚至开始对你磨刀霍霍,而《都挺好》中的朱丽,就是这样一种人。

朱丽是怎样的一种人呢?

原著里对她的描写我们可以总结成四个词:

美丽,聪明,精致,果决。

寥寥几笔,便将一个精明靓丽的职场女性尽数勾勒,使其形象跃然于纸上。

苏明成的妈妈(赵美兰女士)曾经与苏明成细细分析过:

朱丽这个女孩子很难把控住,她觉得自己的儿子最后会兜不住。

他想起刚交朱丽这个女朋友的时候,妈妈给他的警告,妈妈说,朱丽是个娇生惯养的女孩子,这种女孩吃不得苦,做妻子麻烦,得一辈子供着她。当时他坚持要朱丽,妈妈也没话说。但在这个他欠了一屁股债的时候,他的脑袋里不知不觉就冒出好几年前妈妈说的这些话。妈妈一向料事如神,如果真如妈妈所说,朱丽难道会离开他?

苏明成不相信,他自己觉得,自己和朱丽的爱情还是虽然不能说是情比金坚,在他眼里,也还算是如胶似漆的感觉不是。

然而,大多数时候,很多事情都是毁在“我觉得”这一感觉点上的。在经历了苏明成打人事件与投资失败后,朱丽无可奈何,最终失望离开,决绝地与苏明成一刀两断,再无牵扯。

在原著里,苏明成认为朱丽在这个时候离开,太过绝情,但他自己也觉得,这也算合情合理,殊不知,这已经是她最大限度的忍耐了。

投资失败只是一个契机。

其实,她早就已经忍不了了。

她不明白,为什么苏妈妈一走后,苏家的事情就像是一个窟窿,像个无底洞一样,将所有的掩埋在那段所不属于她时光里的事情全都一下子涌出来了,而且还变得这么棘手;

她忍受不了,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工资,要给那个原来毫无存在感的“爸爸,”供他去毫无节制地肆意挥霍,为他的房子去付款;

她受不了苏明成像个长不大的孩子一样,态度开始变得阴晴不定,之前所有觉得他可爱的地方,现在却感到全都不合时宜,她更受不了自己要去为苏明成的错误去买单;

而让她最感到窒息的,则是那个暗地无声永远无法摆脱的魔咒——苏家。

她原本天真的以为,等自己和苏明成还完和“债,”生活就可以恢复到之前的模样,自己就可以摆脱这一切……

殊不知,天真永远抵不过现实。

01.端倪

其实,早在朱丽与苏明成回家见苏明成父母的时候,这个家背后的秘密就已经开始初现端倪了。

然而,当时沉浸在与苏明成幸福生活构想中的朱丽并没有察觉到这一切,作为一个女性,还特别是一个会撒娇的小女人,她此刻只想与苏明成构建属于他们两个人的小家,是以,她对苏家的一切不在常理中的表现都丝毫没有察觉,没有感觉到自己已经身处暴风眼的漩涡。

而她在这场家庭拉锯战的开始便被成为了施暴者。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一,她与苏明成结婚时候的房子,是建立在另一个人无家可归,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基础上买来的,尽管在这方面,她从不知道,但在某种理论上来说,她也担任了助推者的角色。

其二,她与苏明成都在同时接啃老,唯一的不同是,苏明成是直接啃老,而朱丽则是间接啃老。

正如苏明成与朱丽离婚时争吵所讲:

朱丽,我花那些钱你不是不知道我花哪去了吧!

要不是为了你的虚荣心,什么东西都要名牌,我会一次次地去问我妈要钱吗!

这个时候,朱丽就哑口无言了,但她随即又反驳道:

好,苏明成,你把账给我算清楚,我欠你们苏家多少钱,我还你!

接着,两人又开始吵得不可开交。

02.利益

一切事物都是有代价的,天下没有免费的晚餐。

苏明成与朱丽的这段婚姻,实际上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

双方各有各的平衡点,因为一段感情走到一起,正常地一步步按步骤来,组建家庭,有各自的生活,互不触碰对方的底线。

成年人正常地成年人成家立业,按部就班的恋爱结婚买房,成立个人的小家庭,老年人也安安静静的过他们的退休生活,不生事端,各过各的,一切按部就班。这一切,在朱丽眼里,看上去是那么的完美无缺。

然而,很不幸的是,朱丽忽略了一个点——他们的幸福无缺的完美生活是建立在另一个人的不幸生活上的。

随着苏妈妈的去世,所有利益的平衡点被打破了。

苏妈妈去世后,苏家曾经一直粉饰太平的一切开始被打破,接着,隐藏在过往的一件件往事如蛛丝般,缠得所有人脱不开身,透不过气来。

而苏明成打人事件,则让苏家原本就无比紧张的氛围变得更加剑拔弩张。

而此事,则是触动朱丽利益点的第一个开端。

在朱丽的眼中,明玉被打是这样的:

只是被打几下而已,兄妹两个打打闹闹的是常事。

无论大嫂在旁边对她如何解释苏明成下手有多重,明玉伤的又有多重时,她都完全听不进去,来来回回就只有一句:

“大嫂,明成现在被关在里面,我真的放心不下!”

她满心满眼里,只有苏明成,这个时候,她和苏明成的情谊还是在的。

她想到的是,明成如果被关进去了,自己该怎么办(正常人都会这样想),自己的家庭该怎么办,然而,因为这个,医院差点被打残的明玉,更不去问伤者的病况,无法设身处地的感同身受。

如果说这是爱苏明成的表现,我们暂且不论,但是当后面她与苏明成谈论债务,苏明成喝醉之后,她差点被打时候的表现是这样的:

朱丽在里面瑟瑟发抖,连灯都不敢开,越想越不对,又钻进主卫严严关上了门。一身酒气,又不知所云,这还不是发酒疯?忽然,听到卧室门也是砰的一声,她吓得一声惊叫,明成会不会冲进来?发酒疯的他会不会将拳头砸到她身上?想到探望明玉时候看到的明玉被打肿半边的脸,朱丽不寒而栗。她第一反应就是给爸妈打电话,可是,这么晚了。她握着卫生间的电话,听着外门再一声“砰”,她不敢犹豫了,双手颤抖着拨了。然后,一边念菩萨保佑,一边念警察快来。

涉及自身利益,她便像是完全变了一个人一样,但也正符合从古至今流传的一句话:

巴掌不是打在自己脸上,是不会感到疼的。

而涉及朱丽第二个利益触及点的,则是苏明成投资失败所引发的诱因。

剧里的苏明成,给我们的表现是,他太想赢这口气了,所以,一时间剃头挑子一头热,投资失败;而相对于剧中所给出的表现,我则更愿意相信书里的一点:

苏明成之所以这样急着投资,完全是因为他不成熟。

朱丽曾经极其理智的对苏明成说过:我们现在是赢得起输不起。

然而,苏明成不相信这个,他对此表现出来的反应是:

你为什么一定算这些东西呢!这些东西他有用吗!

他如同着魔一般的相信周经理,去搞这场他认为一定会成功的投资,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去讨周经理的欢心,这也是让朱丽最生气的原因:

她无法清楚苏明成白衬衣上的那道口红到底是周经理有意蹭上去的,还是苏明成做了什么她不知道的事情,这种感觉让她感到很不舒服。

如果说苏明成打人事件让朱丽对他的认知又新上了一个台阶的话,那么从这一刻开始,朱丽对苏明成的信任可以说下了好几个台阶。

03.清醒

其实,到了最后,我是非常欣赏朱丽的。

尽管她自私,但是,她自私的却非常有道理。

她至少知道什么时候该放手,什么时候不该放手,她至少不会吊死在一颗已经毫无生机的朽木上。

无论是在剧里还是在原著里,我都很喜欢朱丽的冷静与果断:

朱丽详细说了昨晚与今早的事,朱爸朱妈此起彼伏地骂明成,两老都恨不得立刻冲出去找明成算账。说完这些,朱丽冷静地道:“爸,妈,我准备跟苏明成离婚。我想清楚了,这人人格不健全,才会导致永远不知悔改,也不思进取。除非他妈复活,否则我对他没信心。”离婚?夫妻俩面面相觑,都不大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离婚,对于寻常人家来说,那真是天大的事。

正如她所说的,她对苏明成已经仁至义尽了。

朱丽想,她已经够仁至义尽,苏明成坐牢,她没怪罪,她只有一直鼓励他走出阴影。可是,苏明成拿她当东郭先生,回头就是一口,瞒着她搞投资。他投资失败,她又说过什么?她够大方了,可是,苏明成却怂恿他舅舅上单位里来找她闹事。这个人,在家跟妹妹打架,在公司跟领导翻脸,他一直说他有理,可是,他要真是好好的,怎么会哪儿都混不下去?他要是好好的,人家为什么都来针对他?何况,别的不说,起码朱丽越来越看出明玉不是个不讲理的。这个人,已经变得面目全非,而且,也不再值得期待。朽木不可雕也,她没苏明成妈的能耐。

在朱丽的眼中,自始至终,她都是清醒的,尽管中间出现了一些小插曲(比如苏家的那一烂摊子的事情),阻碍了她前进的道路,但她至少跨过去了。

她知道,跨过去了,就会有新的生活在前方等待着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