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传递 http://nb.ifeng.com/a/20190527/7447319_0.shtml1.医务人员是战胜疫情的中坚力量,务必高度重视对他们的保护、关心、爱护。
2.对医务人员的舒缓压力、生活保障、必要休整、精神鼓励务必要及时加强落实。
3.要关心关爱一线医务人员,落实防护物资、生活物资保障和防护措施,统筹安排轮休,加强心理疏导……
身处疫情一线,面对感染风险、患者死亡、高强度工作等,一线医护人员的压力可想而知。失眠、焦虑、悲伤、压抑等,都是有可能出现的心理和生理问题。
2月14日,当浙大二院向武汉派出人医疗队,整建制接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肿瘤中心ICU时,心理科主任林铮也主动请战,一路随行。
在过去的12天内,林铮主任不仅主动担负起员工关怀功能组组长的角色,开出24小时在线的心理咨询、网络培训,还通过健康日报填报、物资药品领取、临时党支部党务管理,以及组建心理关爱队伍、举办队员生日会等形式和渠道,“侧面”“柔和”地掌握队员们的心理动态,及时为他们提供心里咨询和辅导。
位(包括此前驰援武汉的7名专家和医疗骨干)在武汉的浙二人,你们过得还好吗?身心可能会出现哪些不适?需要如何调节,保持持续战斗力?
我们连线前方的林铮主任,看他如何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方法,建立心理援助的“浙二方案”,为一线医护人员的“心”撑好“保护伞”?
健康日报——
睡眠好不好?
自我感觉精神状态如何?
两个简单问题看出“有无身心不适”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将疫情影响人群分为四级,第一级人群包括“确诊患者(住院治疗的重症及以上患者)、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疾控人员和管理人员等”。
浙大二院医疗队所在的ICU,收治的是都是重症及危重病人。气管插管等有创操作,让医护人员感染风险增高,心理压力增大。同时,患有各种基础疾病和高龄的危重患者死亡率较高,也会给医护人员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
随队精神科林铮主任为医疗队员在线心理辅导
“有些病人来的时候是清醒的,大家为了救他,倾注了心血。然而,等下一个班进去,病床上已经换了别的病人。病情急骤变化导致无法挽救,对医护人员心理打击是很大的。他们会想,是不是我没有发现地更早、做得更好?哪些治疗措施可以做得更快?”林铮主任曾参与过年SARS疫情、年汶川地震的心理干预工作,目前又驰援武汉疫情一线,对抗疫人员的心理状况十分了解。
在精神科领域,有很多心理量表可以用来评估心理健康状况。林铮主任没有用这些表,为什么呢?一是全世界的教科书,都没有为此次疫情量身定制的,没有现成的心理治疗方法可以“移植”;二是平时的心理咨询,面对的是愿意接受治疗的人,疫情面前很多人对此是排斥的;三是量表题目过多,医护人员平时工作已经很忙,没必要再增加他们的负担,即使让他们填表,也有可能随意勾选。
但是,林主任要求医护人员要“健康日报”,只报两个问题——
您的睡眠状态(值班除外),有4个选项(单选):正常;入睡困难;早醒;其他。
您自我感觉精神状态如何,有4个选项(单选):正常;一般,但不影响工作;可能会影响工作;可能会严重影响工作。
“通过这两个简单的问题,就可以把急性应激反应者识别出来,及时给予线上心理咨询。必要时,线下面晤,可以做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松弛治疗。同时,我会通过音频视频资料,引导队友们练习正念治疗、VR辅助催眠治疗等。”他说。
分段跟踪——
七个主要问题
三个演变阶段
每个阶段要有不同的治疗对策
“刚到武汉时,约有25%的人反馈‘睡不好’,3天后比例降下来了。”林主任说,目前队员们的精神状态都蛮好,表现出强大的战斗力。
当然,也有个别护士出现过“身体不适”,长时间穿着防护装备,感到胸闷、想吐。护士长安排她休息一下,让其他人顶上去。她感到很自责,自己怎么这么没用,内疚、沮丧。于是,来找林主任聊。
林主任耐心倾听,让她讲出来、哭出来。最后疏导她:“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前,每个人都有情绪反应和身体反应,这并不代表你脆弱;无法改变的现实,不是你不努力;有机会去补救的,就抓住最后的机会。”
“我们从心理上守护好战友,快速缓解心理、生理反应,不影响战斗力。”这段时间,林铮主任查了一部分武汉疫情一线医务人员(不仅是浙大二院医疗队),分析了一些存在的心理和生理问题:
1.害怕被感染、担心防护不到位、操作风险高等导致紧张、焦虑。
2.穿全套防护服工作易疲劳,压迫面部皮肤红肿破溃而疼痛。
3.倒班影响睡眠,生物钟紊乱。
4.面对危重症、重症病人的痛苦不堪、骤然恶化、难于挽救,产生心理创伤。
5.家人分离、隔离居住,产生孤独感、压抑感。
6.原本存在性格基础,在抗疫战场诱发焦虑症状、躯体化症状、强迫症状、疑病症状、轻度抑郁状态等。
7.躯体疾病急发、战友生病减员等影响情绪和睡眠。
这些心理和生理问题,有分阶段的演变过程——
出发前和出发时:对不确定的高风险,既有勇气、豪气,也有忐忑不安。
工作初始2-4天:警觉性增高,紧张、失眠明显,担心不能适应、缺乏自信,强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