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个健康冷知识#
在当代社会,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来自社会、家人、自身的压力越来越大,不正确的生活习惯导致大多数人都有头痛,对于头痛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手、足三阳经合足厥阴肝经均上头面,督脉直接与脑府相联系。各种外感及内伤因素导致头部经络功能失常、气血失调、脉络不通或脑窍失养等,均可导致头痛。
头痛病因分为外感、内伤两个方面。中医上按照头痛的部位辩证归经,前额痛为阳明胃经头痛,侧头痛为少阳胆经头痛,后枕痛为太阳膀胱经头痛,头顶痛为厥阴肝经头痛。
一、外感头痛
“伤于风者,上先受之”外感头痛主要是风邪所致,多兼寒、夹湿、兼热,上犯清窍,经络阻塞,而致头痛。
表现症状
主症:头痛连及项背,发病较急,痛无休止,外感表证明显。
兼恶风畏寒、口不渴等为风寒头痛;
头痛而胀、发热、口渴欲饮、小便黄为风热头痛
头痛如裹、肢体困重为风湿头痛。
二、内伤头痛
内伤头痛因情志、饮食、体虚久病所致。
表现症状
主症:头痛发病较缓,多伴头晕,痛势绵绵,时止时休,遇劳或情绪波动大而发作、加重。
兼头胀痛、目眩、心烦易怒、面赤口苦为肝阳头痛,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精神疲劳为肾虚头痛
头部空痛兼头晕、神疲无力、面色无华为血虚头痛
头痛昏蒙、腹部胀满、呕吐痰饮为痰浊头痛
头痛迁延日久,或有外伤史,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针刺为瘀血头痛
三、紧张性头痛
是颈部和头面部肌肉持续性收缩而产生的头部疼痛,伴有压迫感、沉重感、或紧勒感。是最常见的类型,本病的发生可能与工作紧张、精神压力、眼过度疲劳以及姿势不正确等因素。表现为围绕头颈部压缩样疼痛,常为头部两侧的钝痛和束带样感,部分发生在枕部、头顶及全头,出现胀痛、压迫感、麻木感,伴有疲劳、失眠和抑郁等
四、偏头痛
由于神经、血管性功能失调所引起的,以一侧头部疼痛反复发作,常伴有恶心、呕吐、对光及声音过敏等为特点。与遗传有关,部分在头部外伤后出现,以年轻女性居多疼痛程度为中、重度。本病多与恼怒、紧张、风火痰浊有关。
五、调理方法
1、按头痛部位
疏通经脉,通络止痛,刺激穴位疗法
后枕痛:天柱后顶风池后溪申脉
侧头痛:太阳率谷悬颅外关侠溪
前额痛:上星印堂阳白合谷内庭
头顶痛:百会前顶通天内关太冲
2、外感头痛
祛风通络,散邪止痛。
主穴百会太阳风池列缺
配穴风寒头痛加风门合谷;
风热头痛加大椎鱼际;
风湿头痛加偏历阴陵泉。
3、内伤头痛
主穴百会头维风池
配穴肝阳头痛加太冲、太溪、侠溪;
痰浊头痛加太阳、中脘、丰隆、阴陵泉;
瘀血头痛加阿是穴、内关、血海;
血虚头痛加气海、血海、足三里;
肾虚头痛加太溪、肾俞、悬钟
4、紧张性头痛
疏肝健脾,通络止痛
取穴太阳头维百会风池颈夹脊
神门足三里太冲
5、偏头痛
疏泄肝胆,通经止痛
取穴太阳率谷悬颅头维风池
外关太冲足临泣
根据不同的症状选择不同的穴位按摩,艾灸养生调理。适当运动,多注意休息!